北京將建立分級醫療模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
16年未變的醫療服務價格今年將進行調整。市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鐘東波昨天透露,今年將通過9項措施建立分級醫療模式,其中包括調整醫療服務價格,通過價格調整讓大醫院更多負責疑難重癥。此外新農合將推行基層首診制,如果患者直接去大醫院首診將不予報銷或降低報銷比例(急救等特殊情況除外)。 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不意味著普遍漲價,價格有升有降,升的主要是明顯虧損的醫療服務技術價格,降的主要是大型檢查以及耗材等的價格。 據記者了解,目前護理費、手術費等很多醫療服務價格嚴重背離勞動價值。例如護理費,目前北京一級護理一天的價格只有9元,二級護理7元,三級護理5元。
鐘東波表示,衛計委去年已經完成所有醫療服務項目清理工作,并且開展標準測算。醫療服務價格的改革不是普遍漲,而是價格的內部調整,通過總量控制,結構調整,起到改變醫療行為、改變資源配置的目的。
新農合非基層轉診報銷低
鐘東波介紹,將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、大醫院和經濟政策三方面入手,采取九項措施推進分級醫療。
新農合將借鑒其他地區經驗,探索實行新農合當地一級醫療機構首診制,除規定的特殊情況外,參合人員未經轉診,自行到大醫院或常住縣(區)域外醫療機構就診的,其就診報銷比例將降低或者不予報銷。目前,具體實施方案正在制定中。截至2014年12月底,各區縣根據轄區居民分布和醫療機構布局,共成立了區域醫聯體30個,包括30家核心醫院,296家合作醫療機構。朝陽、海淀兩區分別建立了4個和5個醫聯體,率先實現醫聯體轄區內居民全覆蓋。今年,本市將推進醫聯體對全市居民的覆蓋。本市要求大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轉診病人優先、敞開供應號源,至少30的號源用于滿足社區衛生機構及下級醫院轉診所需,讓基層有需要的病人能充分享受大醫院的轉診服務。